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庆祝十周年,人们对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真正好处的担忧日益增加。
“一带一路”倡议使许多参与国背负着巨额公共债务,导致破产和违约。中国的贷款做法往往涉及商业利率和隐性债务,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要点
- “一带一路”被称为历史上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的国际合作倡议,预计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涉及140多个国家。
- 泰国的做法从一开始就与其他直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有很大不同 ,主要依靠筹资方式进行内部融资。
- “一带一路”倡议导致参与国的债务水平不可持续,导致破产和违约。
- “一带一路”让中国能够施加全球压力,破坏民主,扭曲多边机构,引发人们对该倡议真实意图和影响的担忧。
此外,有关“一带一路”资助的基础设施失败和浪费的报道也不断出现,暴露了腐败和贿赂行为。“一带一路”还被中国用作施压、破坏民主和宣传的工具。随着庆祝活动的继续,与会国家应该质疑其公民是否真正从与中国的所谓“双赢”合作中受益。
泰国的做法从一开始就与其他与“一带一路”直接相关的国家截然不同 ,主要依靠通过筹款(泰国未来基金 基础设施基金 – TFFIF – 通过吸引当地投资者)进行内部融资。
该基金已筹集14亿美元,目标是投资长期项目,包括高速公路或 收费公路、铁路、发电和配电、机场和深水港。
政府目前正准备推出第二批TFFIF ,这一次将向外国投资者 开放 ,专门用于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
1万亿美元投资涉及140多个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BRI)是中国于2013年发起的一项全球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基础设施项目、贸易协定和文化交流网络连接亚洲、欧洲、非洲及其他地区。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将经济走廊沿线的旅行时间减少12%,使贸易增长2.8%至9.7%,增加收入高达3.4%,并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但“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初十年并不一定会为参与国带来可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资金的主要接受国,预计今年的经济产出将低于 2018 年。同样,习近平在2013年首次宣布“一带一路”倡议的哈萨克斯坦也尚未达到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
“一带一路”还面临许多挑战和批评,例如债务可持续性、环境和社会影响、治理和透明度问题、地缘政治风险和安全威胁。一些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和影响表示担忧,指责其推行“债务陷阱外交”或“新殖民主义”。
通过大宗商品支持的贷款和将其债务优先于所有其他贷款的秘密合同条款,北京正在确保其得到偿付
Elaine Dezenski ,保卫民主基金会 高级主任兼 经济和金融权力中心主任
中方多次否认这些指控,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在相互尊重、协商、合作、共享的原则基础上。
隐性债务和被迫破产
根据全球中国官方金融数据集报告,由于中国贷款的结构方式, 中国欠 40 多个国家的3850亿美元巨额债务没有被世界银行 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释 。
报告还指出,“一带一路”项目下的投资融资很大一部分 是高价贷款: 例如,北京 向巴基斯坦提供的贷款平均利率为3.76%。利息,而西方银行提供1.1%。
不断增加的公共债务已成为陷入困境的国家的主要担忧,因为它对其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并可能将其推向破产。与经常提供直接援助或补贴贷款的西方贷款机构不同,中国以商业利率向现金短缺的国家提供了 1 万亿美元(9,480 亿欧元)贷款。
老挝目前正在经历一场持续的经济危机,其公共债务和公共担保债务数额巨大,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这些债务大部分是欠中国的,这引发了人们对北京在努力管理其财务义务时可能对该国产生的影响力的担忧。
然而,可能还有更多的隐性债务没有被计算在内,因为 2021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多达一半的“一带一路”贷款没有纳入官方统计数据。这种缺乏透明度导致赞比亚和斯里兰卡等国家受到影响,这些国家被迫破产和违约。
“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将适应国际形势变化,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中国承诺在“一带一路”项目中坚持高质量、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高标准,促进绿色发展、数字合作和人文交流。
中国表示愿意加强与美国、欧盟、联合国等其他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对话与合作。此举旨在促进国家间的互信和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