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表示,中国正受到关税的“绝对打击”,并称中国目前的经济表现非常糟糕。他认为,关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显著,导致其经济困难,呼吁继续施加压力以促使中国采取更公平的贸易政策。
特朗普近期在一场演讲中提到,中国在经济上正遭受美国加征关税的“锤击”。他认为,这些关税措施旨在打击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保护美国工人的利益。特朗普强调,这种经济压力将迫使中国在未来的谈判中做出让步。
特朗普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因关税而受到影响,许多企业面临巨大的运营成本。随着美国市场的压力增大,他相信中国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贸易策略,以寻求更加平等的贸易关系。他呼吁美国民众继续支持他的政策,以巩固国家经济。
与此同时,特朗普也承认,关税政策对美国消费者带来了部分影响。他表示,尽管短期内存在挑战,但从长远来看,保持强硬立场将为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场贸易战的后续发展,仍需继续关注。
特朗普表示,中国遭受关税“重击”
特朗普近期声称中国因其加征的高额关税遭受了“重击”,具体指美国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关税已高达145%,远超其他国家的税率。此言论出现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对华关税从最初的54%(20%原有关税加34%新关税)逐步提高,回应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的报复性关税(目前达125%)。特朗普认为这些关税重创了中国经济,意在迫使中国妥协并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
然而,“重创”一词夸大了整体影响。中国经济展现出韧性,这得益于其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强劲的国内消费,以及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金砖国家等倡议加强贸易联系等战略举措。中国政府还实施了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增长,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预计2025年GDP增长率仍将在4.8%至5%左右。此外,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的报复性关税(最高可达125%)以及对科技和制造业自力更生的重视,也减轻了一些影响。
然而,中国方面态度强硬,外交部表示将“奉陪到底”,并通过反制措施和扩大内需、区域合作应对冲击。分析指出,中国经济虽面临压力(如出口下降、股市波动),但其制造业体系和全球供应链地位使其具备一定韧性。一些专家认为,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重组,但短期内难以完全削弱中国经济,且可能推高美国消费者物价,引发国内通胀风险。
此外,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停了90天的“对等关税”,仅保留10%的基础关税,唯独对中国持续加码,显示其策略性地将中国作为主要目标。此举引发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股市震荡,部分国家寻求与美国谈判豁免,而中国则通过多边合作(如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寻求突破。
总体看,特朗普的“重击”说辞反映了其贸易战的强硬姿态,但实际效果复杂,需观察双方后续谈判及全球经济反应。